今天是
新闻中心
代表工作

泰和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的 报告

作者: 发布日期:2018-02-02 来源:  阅读次数:

泰和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的

报告(书面)

 

——2018年1月31日在泰和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泰和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周剑云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书面报告全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和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优生态、防风险、惠民生各项工作,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全力实施重点项目攻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统筹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县经济运行延续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1.8亿元,增长9.5%;其中一产30.3亿元,增长3.1%;二产78.6亿元,增长9.3%;三产52.9亿元,增长13.1%,三次产业占比调整为18.7:48.6:32.7。完成财政总收入20.89亿元,增长8.1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8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9亿元,增长13.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05亿元,增长13.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6709元和13697元,增长9.0%、10.0%。

(一)发展新经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工业生产集聚增强。工业园扩区调区获省政府批准实施,园区总体规划面积由500公顷扩大至599.28公顷,其中扩区面积99.28公顷。已形成电子科技产业园、智能终端产业园、小微企业创业园等格局。检测平台、标准厂房、污水处理厂等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快速推进,邦力达二期、品和科技等22个项目新开工,酷韧健身器材、晶科光伏等14个项目竣工投产。“智慧园区”平台投入运营、江西合力泰院士工作站正式组建并获市级批准;合力泰被评为国家第一批绿色工厂、制造业“双创”试点示范平台,高清摄像头项目获国家增强核心竞争力专项支持4152万元。全年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户、达93户 ,预计全年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9.5%;其中首位产业(电子信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亿元,增长37.2%;合力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亿元,增长26.6%。 积极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全面落实“省130条”“市26条”,企业覆盖面由原160家增至181家,邦力达成功挂牌“新三板”、11家企业成功挂牌“新四板”。“四定四零” 帮扶工作法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全年累计为企业降低成本6.35亿元,“财园信贷通”累计向80家企业发放贷款3.642亿元。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47.18亿元,增长13%;农业增加值23.4亿元。粮食播面133万亩,总产56.33万吨。新增绿色大米13.40万亩,井冈蜜柚面积1.18万亩,有机蔬菜4000亩,有机茶叶2000亩,特色药材3000亩、烟叶种植面积5400亩、高产油茶3000亩、花卉苗木2580亩、楠木造林5048亩。全年出栏生猪45.33万头、肉牛14.28万头,出笼家禽2389.68万羽。泰和乌鸡产业实现产值达10亿元。建立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34个,成立肉牛专业合作社27家。全县“财政惠农信贷通”累计向900余户农业四大经营主体发放贷款2.264亿元,新增家庭农场50家、专业大户105户、农民合作社54家,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江西省家庭农场联合会泰和分会”,嘉农惠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望获评全国农机专业示范合作社。年内成功申报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1个。泰和竹篙薯入选全国名特优产品目录,“曙光”牌竹篙薯被评为省级著名商标。获批“江西省泰和乌鸡食品产业基地”“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称号,藻苑村被确定为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村。

第三产业发展增速。大力推动旅游、电商、物流、金融等重点服务业产业的发展。预计全县服务业收入达 44.8 亿元,同比增长12.9 %,占GDP比重27.68%,其中规上服务业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26.16%。“全景泰和、全域旅游”战略深入实施,打造了6个省A级乡村旅游点,以槎滩陂、蜀口洲、金滩古林、天湖山等景区景点为重点,亩基岛生态旅游、马家洲集中营、浙大旧址改造提升工程已实施,井冈山机场临空经济区一期建设基本完成,马市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正式签约。预计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306.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5.88亿元,分别增长17.13%、23.71%。策应高铁、广吉高速、机场二期扩建契机,快速发展现代物流,大力推进南方物流园、万佶物流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05亿元,增长13.2%。商品房市场活跃,销售面积46.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1.9%,与建筑市场相关行业消费增速。太平洋商业城、天虹购物城等一批功能齐全的商业主体相继开业,江西银行正式入驻,居民消费环境大大提升。电商网销额突破45亿元,增长42.45 %;成立全省首家三农创客孵化空间——“田教授”创客聚落部,40多家创客入驻,累计发展农产品电商企业150家,其中规上电商企业26家。获批全国首个县级“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

(二)绿色新面貌,城乡格局明显改观。

城区格局逐步完善。全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9.6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1.07%(省市统一后数据),提高2.69个百分点。规划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实现了中心城区控规全覆盖,完成了城区3个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和海绵城市初步规划,被评定为省级产城融合示范县。泰和大道南延至滨江、澄江大道西延全面贯通,滨江大道北延即将贯通,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全面验收,市民之家和科技文化中心、钦顺路、晓渡路等城区项目稳步推进。全面完成全县321个村点(贫困村79个)“七改三网”工作,农户美丽庭院建设活动扎实推进,105国道澄江至苏溪段、319国道碧溪至澄江段美丽乡村示范带成效初显。

绿色生态成效突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项整治成效显著,大力抓好生猪养殖规范化管理,成功申报全国畜禽粪污集中处理整县推进县。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制定出台《关于深入贯彻<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的意见》,明确了20项制度成果清单,年内完成了15项。提出了66个管长久、增福祉的生态文明重点项目。重点环境指标保持良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全面完成,梳理正面清单12条,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持续提升。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9万亩,建设乡村风景林6个,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2.69%。沙村镇荣获省级生态乡(镇)称号,澄江镇黄岗村、苏溪镇上宏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深入实施路长制、河长制、库长制,扎实开展以城区市容市貌、“三沿六边”沿线环境、镇村生活垃圾等为主线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年共清理占道经营1021处,处理乱葬坟1000余座,拆除“两违”和“超高超大”建房170处3.8万平方米,铁皮棚3054处2.3万平方米,违规广告牌7213处,处理农村生活垃圾3.6万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机构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全覆盖,年底顺利通过省级农村垃圾治理考核验收。城区秩序明显好转、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加快推进县城老城区17条污水管网建设力度,关闭非法采砂场1处、拆除非法砂场4处,关闭非法排污企业3家。3个光伏发电清洁能源项目顺利实施,全县光伏规模达80兆瓦。赣江泰和段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主要河流断面优质水率达100%,生活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年空气质量为二级以上。

(三)培育新动能,投资拉动效益突显。

全年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9亿元,增长13.8%。发改口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4个,总投资5.02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近1.8亿元。“重点项目攻坚年”计划确定的53个(含子项目共68个)重点项目实施顺利,总投资216亿元,年内投资62亿元,开工率达80%,60%的项目达到序时进度,完成投资40亿元。广吉高速泰和段、昌吉赣高铁、南方物流园、井冈山机场二期扩建等省市重大项目有序推进;6.54万亩高标准农田全面开工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文化观光园、乌鸡小镇有序建设,马市镇生态文化小镇PPP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全面推进“六大入泰行动”,新签约项目31个、签约资金160.9亿元,其中电子信息首位产业18个,签约资金110.6亿元,占项目总数的58%创历史最好成绩。胜宝莱、国辉光电、蓝沛等一大批体量大、实力强的电子信息项目进展顺利,预计新增年纳税额超千万元的企业11家。全年预计利用省外资金项目实际进资54.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646万美元,其中现汇510万美元,完成外贸出口4.5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7%、14.4%、233.3%、49.7%。

(四)树立新理念,财税金融工作稳中有升。

税收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收入结构质量逐步改善,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0.89亿元,其中税收入16.32亿元,增幅8.18%,税占比78.1%,提高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占比调整为18.7:48.6:32.7,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重点税源贡献持续增强,全县纳税500万元以上企业达19户,合计6.3亿元,占税收比重38.6%,其中合力泰纳税1.89亿元,增长18.9%。

金融市场业态活跃,支撑力增强。民间投资主力军作用显现,引进大千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的蜀口生态岛等PPP项目开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专项基金和金融债券投资持续带动,江西银行等金融机构进驻营业,为全县经济建设提供强力支撑。全县共84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新开工项目50个,比去年同期多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7亿元,同比增长12.9%。驻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6.63亿元、贷款余额131.78亿元,分别增长7.6%、22.4%。

(五)推动新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全年用于民生的财政投入达28.1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1.4%,民生领域支出同比增长11.6%。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10%,城镇登记失业率3.56%,低于控制指标 4.6个百分点;物价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民生工程推进迅速。1690套保障性住房完成摇号配租;城乡低保年扩面提标,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530元和305元;县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全面建成。就医、就学、医保、社保、养老等工作稳步提升,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群众幸福指数稳步攀升。被国家确定为第三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

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163人,超过市下达任务32个百分点,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613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7亿元。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合计达100.5万人次,基金征缴达8.93亿元,17765名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投入6000余万元,新建和改造校舍7万平方米。龙江学校建成开学,实验三小、泰和三中、四中扩容工程全面竣工,完成10所“一个乡镇一所公办幼儿园”建设,马家洲集中营、浙大西迁旧址改造提升和快阁文化体育公园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等文化惠民活动有序开展。县中医院整体搬迁等项目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综合楼项目完成主体工程,104所产权公有村卫生室建设已建成98所。完成县福利院医养结合型养老中心建设。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完善落实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创建全国计生群众自治示范县。

(六)开拓新思路,脱贫攻坚扎实推进。

精准施策抓脱贫,明确责任主体,层层压实责任,确保脱贫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科学编制14个贫困村退出计划,实施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县财政整合资金安排提升改善贫困村落后面貌基础建设项目572个,共计9735万元。整合资金2000万元为2112户贫困户开展光伏、肉牛、资产收益等三大扶贫产业,实现每户每年增收1000元以上。其中,全县光伏扶贫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成功争取到省能源部门光伏扶贫指标30.16兆瓦,居全省前列,可覆盖一般、深度贫困户1935户6000余人,每户贫困户年均收入3000元(持续20年),覆盖“十二五”“十三五”共50个贫困村集体每年收入4~5万元(持续20年),实现贫困户、贫困村立体持久帮扶的目标。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8%,1235户3323人将高质量脱贫,14个贫困村即将退出,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壮大,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七)落实简政放权,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针对各项重点改革事项进行了分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抓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等7项改革任务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50项重点突破的改革项目。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开展了“减证便民”工作,梳理了全县取消证明事项18项,“一次不跑”政务服务事项11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网”建设,大力推进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全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成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工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并轨上线运行,实现了“三医联动”“三保归一”。同时,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设众创空间、研发设计、产权交易等开放式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实施“雁归行动”和农民工“引凤还巢”行动计划,大力吸引泰和籍在外人员返乡创业。年内获批实施各类科技项目7项,专利申请量331件,专利授权量427件,均居全市前列;年内新增中小微企业1102家、个体工商户2934户,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区。

回顾过去一年来的工作,面对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向各位代表说明的是,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因素影响,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增幅略低于预期目标,但剔除营改增、价格指数及降成本、优环境等政策性影响,同口径比基本达到预期。从实际来看我们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不充分是我县目前的主要矛盾,经济总量小,增长慢,新动能不足;三次产业占比不平衡,三产占比与省市差距较大;城镇化水平偏低,城市功能尚需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依然滞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仍然很大;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不回避、不懈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主要任务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强化创新开放,培育壮大新动能,振兴实体经济,加快脱贫攻坚,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泰和振兴发展新篇章。

目标任务初步安排是:生产总值增长9.2%,财政总收入增长9.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售总额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9%,外贸出口增长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支配收入增长9.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围绕上述目标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加快产业集聚,做强产业集群。加速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引导上下游企业纵向配套,促进高端补链、终端延链,重点促进合力泰触控液晶显示产业基地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电子智能终端产业园建设,实现胜宝莱光电、中科泰盛、日升科技达产达标,推进蓝沛新材料、和信化研、麦乐泰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推进新博商产业园、电子科技产业园项目入驻投产。加快智星科技、锦锋诚电器、宏幸工业炉制造等项目建设,推进半边天、生力泰、倍得力生物等企业扩大规模、提升产能。加快推进晶科能源、金糠科技等新能源新材料项目建设,培育产业升级增长点。确保全年新开工项目25个以上、竣工投产项目15个以上,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有新提升。

加快动能转换,推进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两大工程,打好高新技术产业铸链攻坚战,以创新链部署资金链,发挥好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和智能制造技改扶持资金作用。积极引导合力泰、联创宏声等重点企业提质量、创品牌、拓市场,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和质量建设工作。发展互联网产业等新模式、新业态,重点推进县电商产业园建设,。积极推动省级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建设,提升平台的服务功能。

加快设施建设,做优承载平台。坚持产城融合、产城一体,全力打造“工业新城”。重点打造好高铁广场及周边配套项目建设。全力提升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园区展示平台(智慧平台)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检验检测平台、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并年内投用,加快推进南方物流园建设,启动世行贷款(1800万元)的泰和农产品综合交易中心项目。发挥园区资产运营有限公司融资平台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全面解决园区融资难题。优化发展环境,纵深推进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落实解决好园区项目供地、规划、用水、用电、融资、用工等实际问题,把各项优惠政策转化为企业红利。加大对园区闲置土地的清理力度,力争清理“僵尸”企业10家、闲置土地300亩以上。

(二)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发挥政策优势。一是对接苏区振兴,继续争取泰和享受西部政策,尤其是享受对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政策。二是充分利用国家工商总局对口支援我县的大好机遇,利用好阿里巴巴和京东电商扶贫,努力在工商注册、产业培育、项目引进、企业对接、商标战略、人才培养、干部交流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三是发挥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平台、全省产城融合示范县等政策聚焦效应,认真研究、积极谋划、精准对接,促成落地,充分发挥政策平台对县域经济的推动作用。

积极争项争资。密切关注国家投资政策与投资方向的信息动态,及时调整项目争取重点,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省、市项目和资金支持;切实加强与国家、省开发银行、农发行的工作对接,力争更多的项目获得资金支持,推动我县重大项目建设。

抓好项目建设。继续实施重点项目推进年活动。一是全面抓好2018年重点项目的申报与规划,力争年内县重点项目投资完成100亿元;二是继续完善县重点项目“月督查、季调度、年度考核”考核管理机制;三是强化要素保障。着力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用好用活土地政策,继续推进平台融资,释放民间投资潜力,积极争取债券发行和利用PPP模式,保障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四是充实项目储备。做好中央预算内项目、全省大中型项目和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申报工作,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及时清理全县重点项目库,调整和补充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上级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

(三)突出规模和效益,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编制好全县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发挥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县平台,争取政策支持,紧密推进产城融合机制,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保护支持制度等解放农村生产力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水稻、井冈蜜柚、油茶、肉牛、乌鸡等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农民增收新动能。实施农村垃圾清理和污水治理工程,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后续管理,建设一批集乡土建筑和乡风民俗为一体的“乡村博物馆”“村情展示馆”,争创一批全国古建筑保护村落,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继续推动新六大富民产业发展,力争2018年新增绿色大米2万亩,井冈蜜柚面积1.1万亩,有机蔬菜2000亩,有机茶叶2000亩,特色药材3000亩、高产油茶3000亩,粮食播面稳定在133万亩,总产稳定在56.5万吨以上。以“旅游+农业”为主题,抓好泰和乌鸡原种场新建、乌鸡文化体验半岛和沿武山湖农业休闲观光区等项目建设,高标准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加强泰和乌鸡、竹蒿薯等地方资源保护利用,做强农业品牌,加强与恒大集团对接合作,全面启动泰和乌鸡特色小镇建设。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推进螺溪、冠朝设施有机蔬菜基地和碧溪、螺溪、禾市、沿溪“稻虾”共作示范基地建设。严格按照生猪养殖“三区规划”积极开展生猪生态循环小区建设工作,大力推进傲农、大北农等11个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建设,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培育现代农业新主体。充分利用农村土地确权成果,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进一步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投入“财政惠农信贷通”资金2.27亿元以上,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家庭农场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农业龙头企业规模提升“四大行动”,不断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功能。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开展农业物联网试点,引进推广实用信息技术和产品,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设施。高质量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5.76万亩。做好2018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2017年度千亩以上圩堤应急除险项目。推进“引水进城”项目实施,完成引水进城建设和2017年度维修养护项目的实施及验收工作。

(四)突出生态和功能,打造产城融合样板。

建设绿色宜居城镇。充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及行业专项规划成果,加快编制全县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推进蜀水流域综合治理,引水入城,启动澄江河等黑臭水体治理,构筑城市河网水系。着力完善城区功能设施建设。启动汽车客运总站、上田水厂二期扩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加快推进文田农贸市场、中医院整体搬迁、市民之家和科技文化中心等项目建设。谋划启动祥和大道中段、滨江大道北延至文沿路、钦顺路北延、周矩路北延、县城停车场等项目。完成977户棚户区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

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点约400个,全县打造1~2条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线;全面提升22个乡镇“镇村联动”美丽乡村建设内涵,争创全国古建筑保护特色小镇实施“四好农村路”项目建设。以“七改三网”为建设内容,全面完善村庄基础设施,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确保农户改水、改厕率在95%以上,进村主干道和村内巷道硬化率达100%;大力实施垃圾污水处理,积极探索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建设,扎实做好农村禁烧秸杆工作,加快农村生态文明进程。加大农村电力、通讯、广播电视建设,推广沼气、光伏发电等洁净能源应用,加速推进全县城乡一体化进程。

构建生态体系。打好防污治污攻坚战,围绕全省生态建设“四区”战略定位,力争年内成功申报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县。加快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程,着力推进实施一批生态文明领域重大项目,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在能源、交通、水利、环境保护与治理等领域推行PPP模式,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完善生态文明考核体系,将生态文明考核纳入全县科学发展考评,实施乡镇场及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离任生态审计制度。利用好粪污处理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机遇,做好农业环境污染整治。

(五)突出创新和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切实打造发展动力引擎。一方面,加快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充分发挥1000万元的创新资金引导作用,加强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的支持,重点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攻方向,积极创建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较为成熟、有推广价值的促进企业创新的模式。另一方面,积极扶持创新创业主体, 着力推进返乡创新创业,继续抓好专利申请授权量的递增工作,支持企业及时将科技成果、核心技术和名优产品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鼓励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品落地转化、形成产业。

加大开放力度。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瞄准行业龙头和上下游企业,确保年内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以上。借助国家工商总局对口支援和广东泰和商会、浙江泰和商会等中介组织,主攻长珠闽、京津冀、港澳台等重点区域招商。大力引进基地型、旗舰型、领军型企业投资落户。拓展招商内涵,推进股权招商、PPP项目招商,力争在招引总部经济上有突破。

深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及时对接省市下放、调整、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办公方式,方便群众办事,确保2018年6月底前全面落实各级“放管服”要求。扎实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整合部门资源,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大撤县设市工作力度,积极对接上级要求,完善相关材料,力争申报成功。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平台建设,推进全民创新创业。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全面推进省级产城融合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园区布局,提升园区活力。

促进服务业繁荣。推进10个重点旅游项目及6个乡村旅游点建设。做好农村产业融合与休闲农业、旅游观光等全产业链条连接。重点打造以槎滩陂为核心,沿机场、苏马线、赣江风光带为主线的旅游圈,加快亩基岛等旅游品牌建设,加快马家洲集中营、浙大旧址以及及槎滩陂水利文化生态保护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蜀口生态岛。推进国兴二期、月星家居广场、西昌文化古街景观改造提升和下解放路商业步行街建设项目,提升改造城区文化娱乐、餐饮休闲等传统消费市场。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升级发展平台,加快实施昌吉赣高铁站广场改造工程,做好高铁广场建设规划及高铁沿线产业布局,加快南方物流园建设步伐,启动沿溪码头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完善综合性、专业性电商集聚园区建设,研究对接“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相关产业政策,争取对电商产业的资金扶持,引导电商平台打开井冈蜜柚等农产品销路。推动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转变,促进房地产、居民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提升。同时,统筹推进信息通讯、健康养老、文化、教育、绿色时尚等各类业态竞相发展。

(六)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建设幸福富裕泰和。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进一步聚焦深度贫困村、贫困人口,做好资金、项目、帮扶等安排。对因病致贫返贫和低保人口、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群体,全面摸清底数,全力实施光伏产业扶贫项目,扎实做好所有贫困村每村100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18兆瓦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建设,确保针对贫困村集体、深度贫困人员的产业帮扶项目落实生效,确保弱能贫困户“坐地生财”。实现贫困人口再减少1200人以上,贫困发生率在0.8%以下,确保2018年全县在非国定贫困县中率先脱贫。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拓展返乡农民工创业平台建设。充分用好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平台政策支持,深入推进“回归家园、奉献家乡”活动,促进就业创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与城镇化发展进程协调同步,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涉及民生的建设规划,加大学校(幼儿园)、医院等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完成桂花学校、机关幼儿园搬迁、特殊学校二期、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文田二小新建、上田中学扩容、文田中学提升改造,全力推进上模中小学、冠朝小学、万合小学搬迁工程等乡镇学校改扩建项目建设。推进县城养老中心、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加快完成马家洲集中营、浙大西迁旧址提升改造和快阁文化体育公园等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县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建设,不断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计生服务室就医条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各位代表,做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奋发进取,为重振雄风、再创辉煌,建设“创新开放、秀美富裕、文明幸福”新泰和,决战同步全面小康不懈奋斗,努力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